產品列表

DNA測序技術簡介
2016/7/1 13:44:44 瀏覽量(1958)經過幾十年的發展,DNA 測序技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主要可以劃分為三代測序技術。1977年,Sanger等提出雙脫氧鏈末端終止法的DNA測序技術,又稱Sanger法測序 。作為第一代測序技術,這種方法依賴放射性同位素標記來實現,操作繁瑣,未能實現自動化,不能夠滿足大規模測序的要求。20世紀80年代末,熒光標記逐漸取代同位素標記,可以通過分析熒光信號來確定DNA序列。由于該類測序法仍然依賴凝膠電泳分離技術,其分析速率、并行化程度以及測序成本很難進一步改善。與Sanger測序法相比,第二代測序技術不需要電泳設備,操作簡便,成本低廉,集成化、自動化程度高,能夠實現高通量測序,為以后大規模平行測序的平臺奠定了技術基礎。目前已取得了廣泛的應用,但由于其測序過程是基于PCR擴增技術,在讀長、成本和準確性等方面也不夠理想。第三代測序技術在測序讀長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優于第二代測序技術,而且還具有高通量、低成本、耗時短等優點,但其技術缺陷是會出現插入和缺失錯誤,并行化的問題也有待解決。目前,第三代測序技術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仍有待創新和完善。
參考文獻:Progress in chemistry,2016,28(1);58-66